肛竇炎到底是怎么回事?
來源:網(wǎng)絡 時間:2020-04-27 08:57 咨詢專家
肛竇炎的癥狀一般不明顯,肛竇炎卻是引起多種肛門直腸病的根源,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、肛瘺、肛裂、痔瘡、肛乳頭炎等。
肛竇炎是什么?
直腸從中部往下端逐漸變細縮窄,隨著腸腔在肛門處的收縮,腸壁的粘膜就像人衣服的袖口一樣折疊起來,形成許多縱長隆起的皺襞,醫(yī)學上叫直腸柱或肛柱。兩個柱底之間靠一個半月形皺襞相連,這個半月形皺襞叫肛門瓣。兩個直腸柱與肛門瓣之間形成了一個漏斗狀開口向上的凹陷小窩,這個小窩就是肛竇,又叫肛隱窩。
肛竇炎的癥狀:
1.排便不盡感:肛管中有豐富的神經(jīng)纖維,既有無髓鞘神經(jīng)纖維。又有有髓鞘神經(jīng)纖維,還有較多的神經(jīng)節(jié),形成一附屬的感覺器官。所以,在肛竇炎與肛乳頭炎初期,病人往往有排便不盡感,伴有異物嵌入肛內(nèi)的感覺和下墜感等。
2.疼痛:疼痛是肛竇炎最常見的癥狀之一。一般為撕裂痛或燒灼樣痛。撕裂痛多伴有肛門損傷或肛管表層下炎癥擴散,排便時癥狀加重。當外括約肌受到刺激時.肛門疼痛可加劇。由于疼痛和排便關系密切,病人懼怕排便,進一步導致便秘,加重病人的痛苦。
3.瘙癢:專家指出,肛竇炎引起的肛門部瘙癢,雖不像肛門瘙癢癥那樣典型,但卻難于用手抓止癢。瘙癢是由于炎癥性滲出物對肛門的刺激引起的,患者肛門常較正常人潮濕。
4.反射性疼痛:肛竇炎常出現(xiàn)反射樣疼痛,可通過陰部內(nèi)神經(jīng)和第三、四骶神經(jīng)向尿生殖器部反射,通過髂腹下神經(jīng)和肛尾神經(jīng)向骶骨和尾骨反射,或通過坐骨神經(jīng)向下肢反射。它還可以引起消化道癥狀,如消化不良、矢氣多或便秘等。肛竇炎可以影響整個機體的健康,被稱為直腸神經(jīng)衰弱,這可能是刺激內(nèi)臟和脊神經(jīng)的結果。
引起肛竇炎的主要原因是肛竇粘膜受到損傷。肛竇粘膜的損傷,常是便秘和父母、護理人員給新生兒和嬰兒便后擦肛門的方法不對所致。
許多家長對醫(yī)生講的肛竇炎感到迷惑,其實肛竇是一個解剖名詞。在肛門與直腸交界處,也就是皮膚和粘膜匯合處,醫(yī)學上稱為齒狀線。齒狀線上方的直腸粘膜一部分略隆起,呈縱形分布,兩個隆起間有一凹陷,稱為肛竇,或稱隱窩,或稱“陷窩”,通常是肛腺(分泌少量粘液,有保護粘膜和滑潤大便的作用)的開口處,它們有多個。在新生兒階段盡管肛竇較淺,但畢竟是一個藏污納垢的地方。在下述情況下可能感染發(fā)炎:
1、新生兒抵抗力降低,如上呼吸道感染、腹瀉等時,特別是肛門及其周圍局部免疫力低下時發(fā)生率較高。
2、局部損傷,由于肛竇距肛門口很近,而新生兒肛門括約肌較松,所以家長用傳統(tǒng)方法在孩子便后用尿布擦肛門時,很容易損傷肛竇處粘膜,導致繼發(fā)感染。
3、身體或肛門周圍感染,包括肛門清洗差、臀紅等在內(nèi)。
新生兒的肛竇,距肛門外口只有約0.6厘米,幼兒也不到2厘米,因此極易翻出而受到損傷。新生兒和嬰幼兒在大小便后,護理人員和家長,常常喜歡用尿布代替便紙接肛門,同時還習慣由后向前擦,這種接肛門的方法,常將新生兒和小嬰兒前方直腸內(nèi)的肛竇全部翻出,再因尿布比較粗硬,加以用力大一些,極易擦傷肛竇粘膜,有的是由于便秘,干硬糞塊擦傷,引起肛竇炎。
肛竇炎的治療,以保守治療為主。治療得當,多能治愈。方法有以下幾方面:
1、糾正由后向前擦肛門的習慣,改為由前向后撩。改尿布探肛門為用軟紙擦肛門。
2、便后用溫水洗肛門、熱敷或熱水坐浴。
3、服用抗生素。服什么抗生素,服多大劑量,應在醫(yī)生指導下服用。
4、軟化糞便,多吃蔬菜、水果。保持每日排便1-2次。便秘者可口服石蠟油,或肛門內(nèi)注入開塞露。
5、若有肛旁炎癥或膿腫,應到醫(yī)院治療。
本文內(nèi)容來自網(wǎng)絡整理,僅供參考。如有疑問,歡迎咨詢。
本文內(nèi)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!